为助力乡村振兴,8月2日至5日,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会计学院”青耘沃野·乡兴有我”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深入淮南市杨刘村、八里塘社区、樊庙村,开展普通话推广系列活动,通过政校座谈、趣味课堂、文化浸润等形式,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。
政校协同定制推普方案
团队首站与三地村委展开座谈。针对村干部反映的”儿童语言缺乏系统教育、老人方言习惯难改”等问题,双方制定分层推普策略:面向儿童开设趣味课堂,针对成人设计实用对话培训,并依托村广播站、宣传栏打造语言学习阵地。八里塘社区村主任李建国表示:”大学生团队带来了专业方法,我们将持续推动推普工作常态化。”
创新课堂激发学习热情
在临时教室里,团队为60余名小学生打造沉浸式语言课堂。通过”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””红色故事演讲””汉字书写大赛”等活动,纠正方言发音、规范汉字书写。樊庙村10岁的王雨欣举着书写比赛证书说:”我要把正确的’祖国’写法教给爷爷奶奶!”团队还建立”推普微信群”,定期推送学习资源,构建长效帮扶机制。
文化赋能深耕乡村沃土
实践团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相结合:带领儿童用普通话朗诵《悯农》等古诗,结合农耕文化解读诗意;通过情景剧模拟”超市购物””医院问诊”等场景,帮助村民掌握实用交流技巧。指导教师方心燕指出:”语言通则文化通,推普既能拓宽乡村儿童发展路径,也能让传统文化在规范表达中焕发新生。”
此次活动覆盖村民300余人次,发放宣传册200余份,获得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评价。团队成员在躬身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,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