莎士比亚在《麦克白》中这样写道:黑夜无论怎样悠长,白昼总会到来。
2020,浮浮沉沉,有风有雨,从凛冬到秋黄,我们平安度过。回头看,那些摇摇晃晃的跌宕岁月,艺术充当了一根拐杖,在每一个不稳的日子,抚平创伤,温暖彼此。
依稀记得,35位乡民艺术家致敬逆行者、隔空读诗时还是漫天飞雪,而今已是秋微凉。生活如常,我们的热爱一如既往。这一次,话剧社、朗诵艺术团把经典名篇朗读从自家客厅搬至舞台,面对面的情感连接,为生活带去温暖和滋养。

01.
生命需要漫长 艺术以使丰盛

爱尔兰诗人谢默斯·希尼曾说:诗歌是以个人和迫切的方式表达出来,然后这些有关艺术或生活的特殊表达方式变成了熟悉的参照点,甚至有可能获得治病救人的力量。
艺术是一味良药,抚慰人心,也治愈我们的生活。

| 话剧社演出剧照
在原乡,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为人文环境提供了天然的土壤。这里的邻里温情凌驾于血缘之上,院与园之间没有围墙林立,人与人之间没有心理阻隔。
聚落成为乡民之间最质朴、真诚的交流方式,也是每一位乡民情感连接的纽带。每到周末,来自天南海北的家人来到这片土地,或搭车,或自驾,跋山涉水,翻山越岭,像一场前赴后继的朝圣,只为一个共同的信仰:美好。
艺术是生活的底色,大大小小的艺术团体穿针走线般的串联起乡民的丰富日常,在每一个黑暗来临时,那些诗歌、话剧、绘画、音乐构成的艺术形制,幻化为无限的同情与悲悯,疗愈自己,也抚慰他人。


| 话剧社演出剧照
02.
奥伦达乡民艺术家 用声音“复苏”生活

只有经历过低谷和种种不如意,才更知道那些触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竟来的如此珍贵。
秋风沉醉的夜晚,话剧社携手朗诵艺术团,众多乡民艺术家实力助阵,精选几十首诗歌散文名篇,饱蘸深情的声线,纯粹的艺术情感,在极致的仪式里,努力把一切的一切都恢复原来的样子。

从物质满足,到同好共鸣、情感连接,院落只是外壳,承载着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。一群热爱生活和艺术的乡民,一群洗去生活尘埃的艺术家,用朗读的方式与世界连接,与滚烫的内心相连,和物质无关,却能唤醒相同灵魂的精神狂欢。

这个周六
我们从日常短暂的抽离
在艺术的世界
撞见颤动的欣喜
时间:9月12日 19:00-20:30
地点:西镇文化中心
话剧社 X 朗诵艺术团 经典名篇朗读专场
「声音的温度Ⅱ」
演员 / 节目表
向水——《九月》 海子
刘晓黎——《奶奶说》青藤
李莹——《雨巷》戴望舒
田晓华——《万家灯火》李云龙
邢伟民——《祝酒歌》郭小川
桉叶——《遇见》徐志摩
魏娜、郭素萍、韩玉——《在山顶看云》石铭
孙丽华——《等你回来的时候》
秋野——《爱你一万年——致长城》陈不我
茉莉——《我在等你》余秋雨
糊涂、刘宝珍——《我们老了》
高桂——《雨霖铃》柳永
赵熙芹、李燕、韩莉萍——《给愁人一块面包》俄罗斯
胡丹——《我是一粒尘埃》宋协龙.
杨明静——《我的南方和北方》赵凌云
徐迎红、田集耕——《钗头凤》陆游、唐婉
33位朗诵者——《最美的绽放是你》李江
王静 演唱 《唐之韵》
转载请注明:生活快报网 » 奥伦达部落乡民艺术家经典名篇朗读专场,用声音洗去生活的尘埃